新華社蘭州12月11日電 題:穿越高樓山
新華社記者張嫻靜、郎兵兵、王俊杰
從兩小時才幹翻越的峻峭山路,到僅10分鐘就能穿越的高速地道坦途,從舊日令人膽冷的驚險征途,到今朝安然自如的酣暢之旅……時隔十年,記者再訪高樓山時,不由感歎“通途變包養網通途”!
高樓山,坐落于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境內,山似高樓,均勻海拔2151米,最岑嶺海拔達4187米。一聽名字,良多人就想往感觸感染一下它的宏偉絢麗。
但是,翻越高樓山并非舒服的旅行過程。50多公里長的山路,有一段長達4.2公里的12個持續彎途徑段,被本地人稱為“十二道拐”,因其一側靠山一側臨崖,途徑坎坷、坡陡彎急而成為國道212線行車平安隱患較年夜的路段。
十年前,記者初度前去文縣采訪,搭車沖上“十二道拐”預計一睹高樓山的風度。開初,車窗外那片被春色浸染的林木,讓人恍若置身于黑色畫廊,但跟著彎道愈發密集,坡度愈發峻峭,不適感驀地來襲。持續年夜幅度的急轉彎很快令人頭暈眼花,就連看窗外的山巒樹杈都有了重影。下山后,記者頭暈目炫,五臟倒懸,吐逆不止。自此以后,每當聽到“高樓山”這三個字時,便兩腿發軟。
本地司機說,沒走過的人開車要兩個多小時,就算是熟習高樓山的司機,至多也要1個半小時。車輛下坡、過彎、會車風險重重,碰到雨雪氣象,途徑濕滑,極易產生路況變亂。本地干部說,碰到年夜幅度轉彎時,即使是日常平凡不易暈車的人也有能夠覺得不適,遑論觀賞窗外那壯不雅的景致了。
就是這令人膽冷心悸的“十二道拐”,也曾是一個從“無”到“有”的人世古跡。
隴南公路工作成長中間文縣公包養行情路段段長趙軍林告知記者,20世紀60年月,國道212線高樓山段被買通,這段波折彎曲的山路成為銜接甘肅和四川兩省的路況要道。高樓山路段一向以砂石路面為主,雨天泥濘不勝,冬天積雪結冰路面濕滑,行車前提非常艱難,翻越高樓山要5個多小時。公路養護人一代接一代,特別守護保證其通順。1998年,高樓山部門路段展筑了簡略單純油路,行車前提有所改良,但翻越高樓山仍要約4個小時。2009年,在汶川地動災后路況重建中,高樓山路段獲得徹底改革,途徑全體被拓寬,并增設了路況平安防護和排水舉措措施,路況程度有了很年夜晉陞,行車時光延長至兩個小時擺佈。
這是高樓山路段雪天一景(無人機照片)。(李董 攝)
但是,哪怕是開車所需時間延長到兩小時,也仍是制約本地成長的一塊短板——交往車輛仍要面對坡陡彎急、地質災難多發等挑釁。本地群眾說,一旦有個急病,高樓山如同一道難以超越的樊籬,會耽擱救治時光。
這是高樓山路段“十二道拐”一景(無人機照片)。(李董 攝)
阡陌路況,事關平易近生。隴南地處甘、陜、川三省接壤地帶,境內天然資本富集、游玩資本奇特,因天氣潮濕包養網 花圃,植被旺盛,被譽為“最像江南”的甘肅城市。但這里山年夜溝深,江河密布,途徑坎坷狹長,臨水臨崖、坡陡彎急等途徑多。曩昔由于路況前提差,物質包養網排名運輸本錢高,奇特的資本并沒有轉化為傑出的經濟效益,群眾出行更是面對諸多未便。
買通阻塞,連通要道,通順民氣。說干就干,干出從“量”到“質”的奔騰。
黨的十八年夜以來,在各級黨委當局支撐下,隴南加速扶植路況基本舉措措施,以鐵路、機場、高速公路為主骨架,以國省干線、通俗省道、游玩公路為主干道,以鄉村公路為頭緒的綜合平面路況運輸框架基礎構成。自此,隴南人迎來了路況面孔提質進級的新時期。
2013年12月26日,武都至罐子溝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,停止了隴南欠亨高速公路的汗青;2017年9月29日,蘭渝鐵路全線通車,有用改良了群眾的出行前提;2018年3月25日,隴南成縣機場正式通航,停止了隴南沒有航空運輸業的汗青。
此中,尤為惹人注視的即是2017年開工扶植的武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要害把持性工程高樓山地道。施工職員戰勝了斜井長、斷層破裂帶多等扶植困難,終于在2024年7月將這條全長12.26公里的甘肅省第二專長公路地道建成通車。從此,山不再高,路不再遠。
這是已守舊的高樓山地道。(李董 攝)
歷經幾十載,隴南停止了無高速公路、無鐵路、無飛機場的汗青,構成了一批幸福小康路、富平易近財產路、資本開闢路、村落游玩路,極年夜地轉變了群眾的生孩子生涯方法,為本地經濟社會轉型和高東西的品質成長插上起飛之翼……
車輛駛出高樓山地道,從后視鏡中回看,一幅路況先行、幸福開路、人享其行、貨暢其流的美妙圖景在高樓山下漸次睜開。
發佈留言